指望仔豬立即康復。一些養豬戶擔心仔豬的腹瀉。一旦發現仔豬腹瀉,他們就會非常焦慮。他們希望可以立即治療仔豬的腹瀉。因此,當他們發現腹瀉時,會使用一些藥物來抑制腸胃蠕動。加上大劑量的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注射。結果是注射后仔豬沒有腹瀉,但腹部變大,全身變紫,導致死亡。原因是仔豬胃腸道中異常發酵產生的毒素沒有及時排出并被吸收。
實際上,仔豬腹瀉是機體的本能反應,可以排出有毒物質并保護機體。這需要一段時間。只有消除了胃腸道內毒素,再用藥才有療效。另外,在腹瀉的治療中非常重要的是及時補充液體。腹瀉豬的死亡大多數是脫水;因此,在治療腹瀉時,選擇適當的補液方式補液尤為重要。
仔豬水腫病通常發生在斷奶后的幾天,有的也出現在四個月大的仔豬中。健康的仔豬通常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較高的發病后死亡率。在正常情況下,剛斷奶的仔豬的采食量不是很高。斷奶后約7-20天,仔豬的采食量將迅速增加。在這個時候,養殖戶常常認為這是一件好事,并且會很高興,結果為水腫病的爆發創造了條件。他們讓小豬自由進食。結果,患有水腫病的仔豬食欲更好,更健康。因為仔豬食欲更好,所以飼料消耗量超過了機體的消化吸收能力,糞便中殘留了大量養分。這些營養物質到達大腸后,由于良好的營養,大腸中原本平衡的大腸桿菌菌落會很快繁殖,使機體中的菌群紊亂,大量繁殖的大腸桿菌產生大量毒素。毒素被吸收并進入血液循環。當毒素到達大腦時,它們會表現出急性水腫病,仔豬會很快死亡。
為了減少水腫病的發生,應注意減輕仔豬的壓力,如轉移,運輸,氣候變化等,加強斷奶前后仔豬的管理,防止斷奶和換料的突然變化。飼養方法。更換飼料的方法應盡快過渡飼料,少吃高蛋白含量的飼料,多吃綠色多汁,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飼料。當天氣突然變化時,仔豬由于皮下脂肪層薄和體溫調節差而無法適應,這可能引起感冒,從而導致消化不良,腸胃絞痛,腹瀉和抵抗水腫的能力下降。
另外,仔豬應及時斷奶。在養豬高利潤的影響下,養殖戶和養豬場的斷奶年齡不斷縮短,斷奶年齡越來越小,由于飼料不足,一些大型養豬場的斷奶年齡提前到21天。斷奶前后的處理此外,壓力高,仔豬過早斷奶,消化不良和腹瀉現象更加嚴重。斷奶越早,水腫的發生率越高。
消毒與治療藥物不同。有時它不消毒也不生病,有時甚至在消毒后豬也生病。如果沒有疾病發生,則不需要消毒。但是實際情況是,即使沒有疾病發生,外部環境中也存在感染源,易感豬將通過空氣,飼料,飲用水和其他生物渠道入侵引起疾病發生。因此,在沒有流行病時,也應嚴格遵守消毒程序。消毒必須及時,到位,徹底和標準化,并結合計劃的免疫接種,以確保豬沒有生病或生病少。有腹瀉的仔豬很容易將病原菌從操作員的手,靴子或注射針傳播到健康仔豬。因此,所有二手設備必須進行正確的清潔和消毒,然后才能再次使用。操作時要先處理健康的仔豬再處理下痢的仔豬。
同時,應注意分娩床的清潔和消毒。產仔床通常是病原殘留物繁殖的地方,尤其是當仔豬在使用期間出現腹瀉時。下一批母豬在進入產房之前必須進行清洗、消毒工作,否則仔豬腹瀉的困擾將永遠持續下去。在仔豬吃奶前,先用溫水擦洗母豬的乳房區域,然后再使用0.01%高錳酸鉀溶液對母豬的腹部和奶頭進行消毒,以防止病毒進入機體。采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,可消除帶菌豬,徹底消毒圈舍,凈化養殖環境,有利于預防仔豬下痢病的發生。
仔豬腹瀉受消化器官發育不良,抵抗力低下,細菌病毒侵染等因素的影響;環境條件對仔豬也有相當大的影響。溫度,濕度,空氣質量,密度等都會影響到仔豬。因此,寒冷,潮濕和不衛生是導致仔豬腹瀉的外部因素,要讓仔豬養成喂食后回到培養箱休息的習慣。
產房,尤其是新生仔豬,必須沒有風。否則,一旦仔豬感冒,便會立即出現腹瀉,因此需要一些擋風設施。冷應激是引起新生仔豬腹瀉的重要因素。仔豬感冒后對大腸桿菌非常敏感。除了大腸桿菌的影響外,受影響的還有溫度,濕度和奶質量。幾乎所有的腹瀉都與體溫直接相關。因此掌握溫度可以減少腹瀉的發生。